66小说网 >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免费 > 第295章 吾村势孤

第295章 吾村势孤


第295章  吾村势孤

        莫名有些慌是怎么回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伯是不是在套她的话?!

        “大伯……”闫玉糯糯的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怕空气突然的安静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伯你倒是给句话啊!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笑了笑,目光在训练场上扫了一圈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二可愿为大伯演示一番?”

        闫玉点头,自是愿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哪,暂时别让她动脑子,脑袋超负荷都快罢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伯的心思太难猜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还是无脑冲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脑子放空,够!

        半人高的小人,如初生的小豹子,飞驰在训练场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轻巧的跳树桩,动作有些不雅的障碍跑,跳高摸物,匍匐免触,如履平地般的快速攀爬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的双眼中有缕缕精芒闪动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此训练之法,看似毫无章法,实则是对发力技巧的一种锻炼,包括但不限于臂力、腰力、双腿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人的身体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自适应协调,在一遍一遍的重复往返,又与他人互相观摩下,最终会演变出适合自己最佳的发力状态。

        此外,这个孩子……体魄不俗,远超她这个年纪的同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知是不是世人所说,天生习武的好材料。

        不,可练武强身,但绝不能耽于此途。

        如玉如此聪慧,怎可让莽武凌驾其上,文武并驱乃是驳论,君子六艺,射、御二道对她已是足够。

        强弓在手,目之所及,便是吾等猎场!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很快便有了决断。

        训练场可以继续,常年经此,必手脚灵活,身轻体健。

        小二的课业要加重,这孩子精力充沛,仍学有余力。

        弓弩之道,可重启。

        但,防范于先,不可操之过急。

        天佑与小二显是酝酿已久,未敢与他明言。

        树梢摇动,孤叶轻舞而落。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微微一笑,托掌而出,盛起一片金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又岂是不知变通,坐井自缚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吾村势孤,犹如掌中此叶,脉络清晰,见之分明。

        必要有密林高树,才能阻狂风飞卷,让其静待新生,与故土同春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得益于容嬷嬷的精心照料,闫家几块地都比别的人家长得要好。

        行距均等,棵棵整齐,像是列队完毕的士兵等待检阅。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,今日便做了那个检阅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并非不通农事之人,拾起一把土先看后闻,而后掌心发力,见沃土形而不散,满意的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忍不住赞了声:“好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为官以来,始终没有来过北方,只在邸报中了解这片苦寒之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北戎、寒灾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亦不太平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一季,境内侍农者少,产出不丰,无法供养更多人生息,人少便百业不兴,如此恶性循环,都是制约关州发展的不利之处。

        若能改良农事,将剩余空置的土地都利用起来,当可大大提高关州在天灾人祸之下的应对之能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说旁的,只说种地,闫玉便又敢说话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容娘子说,咱家的菜能早收几日,然后抓紧时间,再下白菜芥菜萝卜。

        村里的老人说,夏天暖冬天就要冷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容娘子说多注意保暖,产量可能会少,但总比不种让地闲着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闫玉不知她这一番话在闫怀文耳中是何等的惊涛骇浪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容娘子,知悉田亩保暖之法?”

        闫玉语气随意,道:“还挺麻烦的,得搭棚子,日头好的时候敞开,下晚就得盖上,特别冷的时候,还得烧地让它们暖和,这一冬下来,可有的折腾,抛费也多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爹说,冬天菜肯定贵,也不光种萝卜白菜芥菜,咱收的这些菜也往里混着撒一些,要是能活,咱家冬天就有新鲜菜吃,嘿嘿,卖也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闫玉心里遗憾,可惜没有合适的材料扣大棚,只能耗费人力如此折腾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就像他们一家商量的,冬天能收点是点,别看关州这边穷,永宁城里的有钱人还是有些的,这些菜的销售对象就对准这些人,要是运气好,找到合适的销路,卖出肉价也不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这最后一句是爹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她和娘都相信爹的判断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她的好爹爹,最怕的不是赚的少,而是怕赔。

        棚子……烧地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想了想,前者好办,后者所耗,这大山中的柴木多不胜数,所费不过人工,大可一试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不动声色,提出去与戚家合伙烧炭的林子里看一看。

        闫玉自是没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密林深处的烧炭地,已经被戚家兄弟收拾的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    烧炭的土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火烤加固,渐渐成型。

        之前只有十个土堆,可谁让戚家兄弟时常夜里轮着来这边住,闲着也是闲着,没事就砌土堆,加了一个又一个,到现在,规模已经远超从前。

        达到一个让人惊叹的程度!

        闫玉也没想到会看到这一番景象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啥?

        砍伐好的树木规矩的堆在一处,上面的枝杈也是如此,单独堆在旁边,烧好的木炭放置在木架上,上面有棚子遮雨,不是一处,而是两处。

        闫玉: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戚大伯他们可真能烧啊!

        想想这些土堆全力开工的场景,这一片林子都能被烘的热乎乎吧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人又去了河边。

        渡口的木筏又多了两个。

        闫玉不禁感慨,村里人是真勤快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才多久功夫,俩筏子不但扎好,都已经下水开始网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是村人见这木筏简单,也扎了两个,准备再往河里走一走。

        想的是能多捞一些渔获。

        再者,有个筏子实在方便,不用拐上大石桥再过河,撑几杆子就能到对岸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日北戎进村,村里人有过河往永宁去避祸的,曾在城外短暂停留。

        不得不说一府之城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既是知道了怎么走,近些时日又外出去过西桥镇,赶过大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胆子着实壮大了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能现下还没有去永宁城的打算,可潜意识已经将木筏先预备上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闫怀文又问此去谷丰多久,去长平多久,临海的龟缘又耗时几日……

        闫玉俱如实作答。

        谈及河上风光,小二又打开了话匣子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想大伯又搞突然袭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那沉箱之处,你可记得?”

        闫玉抿了抿唇,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,说啥也不能再被大伯套话!

        一更先送~

        二更0点前~

        大概率有三更,要后半夜~

        PS:老闫是个文人,重文轻武才是正常,不要用现代思维来思考,他是个重生古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冬天种地这个,没有塑料没有玻璃也能弄大棚,最土的那种,真的很麻烦,耗费特别多,寻常人家弄不起,咱就是个故事,不要太较真哈~

        还有种菜,最好不要连种两茬一样的青菜,容易生虫,当然咱们这里有容嬷嬷这个BUG可以忽略~

        (`)比心


  (https://www.66kxs.net/book/3142/3142844/116749273.html)


1秒记住66小说网:www.66kxs.net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66kxs.net